点击图片下载:《excel做制冷系统计算和仿真》的资料包:注意:本次内容是基于coildesigner软件的计算结果,我们也是利用这个软件来进行简单的优化与分析的。一、仿真设计:已知以下图纸的翅片式冷凝器:参数如下: ...
点击图片下载:《excel做制冷系统计算和仿真》的资料包: 注意:本次内容是基于coildesigner软件的计算结果,我们也是利用这个软件来进行简单的优化与分析的。 一、仿真设计: 已知以下图纸的翅片式冷凝器: 参数如下: 换热铜管采用的是9.52 光管,厚度为0.35mm,换热管长=238*2mm =476mm,4 排 26 管,排间距 25mm,管间距 25mm;换热器高度为 26*25mm=650mm,进风温度为 35℃/24℃,制冷剂为 R22,冷凝温度 50℃; 在coildesigner建立流路和模型: 设置好进出口管路数以及风侧、冷媒侧的参数: 点击运行,得到以下结果: 二、计算结果分析 在优化设计前,我们先看下coildesigner软件关于换热器的计算结果参数: 01、热负荷: 首先是热负荷结果,总的制热量是10.3664KW,显热是10.3664KW,潜热是 0KW,因为冷凝是没有除湿的;所以显热比是1.0。 1、液态制冷剂热负荷:是一个负数,这个因为冷凝器是散热量,数值是257W,也就是我们这台冷凝器在换热的最未端是纯液态的制冷剂,并且热负荷是257W;就说明我们这合冷凝器是有过冷度的。(很多冷凝器结算结果可能这个数值是0,说明没有过冷度,冷凝器设计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大ー点。) 2、为两相区的热负荷,数值为8.66KW,占换热量的83%左右。 3、过热蒸汽热负荷,数值为144KW,占换热量的13%左右。 从上述的计算结果我们也能得出结论: 冷凝器换热量大部分的负荷都是来自于两相区,占据80%以上,其次是过热蒸汽区,占15%左右,冷凝器的进口过热度越大,过热蒸汽区的负荷也就会越大;占据最小的就是过冷液体区域,仅占5%以内,甚至有些冷凝器设计过小,这部分的负荷为0,如果计算结果中,这部分的负荷为0的话,说明没有过冷液体区,可以考虑增大冷凝器的设计。 02、充注量和流量: 从上述的计算结果,有如下数据: 制冷剂质量为0.6329Kg,空气的流量为2321m3/h, 有了以上的两个计算结果,我们可以整个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有了依据, 冷凝风扇的选型也有依据了。 03、压力降 空气侧压力降为88.3Pa,有了这个数据,我们风扇的选型静压就需要>88Pa; 冷媒侧压力降为114Kpa,压力降导致的温降为0.256℃。 04、出口参数: 空气侧出口千湿球:48.17/29.14C,相对湿度是24.96%; 冷媒侧出口压力为1930Kpa,出口温度是49.7278C°,1930Kpa对应的饱和温度是49.722℃,此时的出口过冷度是:49.7278-49.7226=0.052,可见过冷度是很小的,远远小于3-10C°的过冷度需求。 此时我们可以适当加大冷凝器的设计,比如加长换热管。 05、换热参数: 空气侧换热面积:27.7690m2 冷媟侧换热面积:1.3717m2 有了这几个参数,我们就能计算出冷凝器换热系数K值啦。 三、优化设计 经过上面的一些分析,我们发觉制冷剂的出口过冷度偏小,我们需要适当加大冷凝器的换热面积,以增加过冷度。 我们将换热管长476增加到500mm;重新做coildesigner模型,仿真得到如下结果: 管路加长之后,我们发现最终计算结果有了与一个4℃的过冷度。 当然我们还有一种方法:就是提高风量,同样可以把过冷度提上来, 我们把迎面风速从2.2m/s提高到2.5m/s,计算结果如下: 有6.4C°的一个过冷度。 关于软件的一些其他计算结果,我们不做详细的讲解,这里只给大家展示一 下: 这里我们可以查询每个换热管的参数,包含流量、换热量、RE雷若数等等;以 及每个换热微元的计算结果。 好了,通过上面的一个案例,我们希望各位同行能够掌握翅片式换热器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和思路,我们将会在后续的设计心得课程中,持续为大家分享关于翅片式换热器设计和仿真的技巧。 全套课程: 点击图片下载:《翅片式换热器设计与仿真课程资料》 版权声明1、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,并标明本网站网址(http://www.zhilengbj.cn)。 2、本网站所有视频、电子书、图纸等均来自网络,本站只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,方便同行学习,不做任何商用! 3、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发邮件至:coolgou1987@126.com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。 4、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、恶意使用本网站内容者,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 5、资料来源于网络,由于内容太多,版权所有者没法联系到,如果你是版权者,联系我们给予一定的补偿!。 |
2018-10-23
2018-10-24
2018-10-20
2018-10-25
2018-10-20
请发表评论